【石油圈】全球石油消费将在未来10年内达峰?
中国石油天然气消费未来趋势如何?
我们还要继续生产石油和天然气吗?
日前,中国海油发布最新版《2060能源展望》——这是中国海油首次发布能源中长期展望报告。报告以2060年为着眼点,从世界和中国两个维度,聚焦“能源转型 ”目标,探讨海洋油气发展趋势与海上风电及其他海洋能源发展路径。
报告中披露的关于一次能源消费、生产、对外依存度等数据和未来走向,引起业内极大关注——
■ 全球石油消费将在未来10年内达峰并逐步下降,但天然气需求将较长时期保持旺盛;
■ 石油在我国将长期维持一定需求,保供压力不容忽视;
■ 天然气将在能源转型中承担重要角色,工业始终是最大的天然气需求部门;
■ 我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产量预计在2045年前后达峰……
未来40年,石油和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将扮演何种角色?如何理解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增长?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郭胜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种能源不能指望它保持持续、长期的增长,这不符合资源开发的规律;海洋的潜力比陆地更大,是近年来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海洋油气开发技术创新对于保障全球能源供给战略意义重大。
01. 石油在中国能源体系中
将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在对能源展望的探讨中,《2060能源展望》(以下简称《展望》)设置了两种情景:
温和转型碳中和情景(Carbon Neutrality Smooth,简称CNS)
该情景描述的是以“3060”目标实现为前提、对碳汇未来规模预计较为乐观的能源转型路径。假设2060年自然碳汇约为24亿吨/年,既包括陆地自然碳汇,又包括海洋碳汇、生态增汇等。
深度转型碳中和情景(Carbon Neutrality Deep,简称CND)
以“3060”目标实现为前提,但对未来碳汇规模预测较为谨慎的能源转型路径。假设2060年自然碳汇约为CNS情景的一半,即12亿吨/年左右。相比CNS情景,CND情景下能源产业链技术效率变革速度将更快、能源结构调整更加深入。
《展望》认为,石油目前是中国第二大能源品种,未来在中国能源体系中仍将长期保持重要地位。
2020-2030年:达峰平台期。疫情后交通及石化用油需求反弹,CNS情景下石油消费量预计在2025-2030年期间达峰,峰值超过7.5亿吨。
2030-2045年:替代加速期。随着电动车对燃油车的快速替代,以及汽车燃油经济性提升,石油消费年均降速超过5%,交通“去油化”大势基本确立。同时,“减油增化”成为国内传统炼化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受化工品需求变动牵引,原料用油将持续增长,石油的原料属性得到极大提升,原料用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攀升,CND情景下期末占比超过60%。
2045-2060年:深度调整期。由于石化和航空煤油等领域较难实现“去油化”,CNS情景下2060年仍保留2.6亿吨以上的石油需求量。
相比CNS情景,CND情景下石油消费峰值略低,下降更快,但2060年石油消费量仍保持近2亿吨,占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超过四分之一。
02. 天然气在未来能源转型中
发挥重要桥梁伴侣作用
近年来,中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是增速最快的化石能源。天然气未来在传统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的桥梁和伴侣作用。
2020-2035年:快速增长期。受气电调峰需求增长、工业替代散煤及民生用气拉动等因素影响,天然气消费总量将快速增长,CNS情景下期未消费量将突破58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超过12%,年均增速超过6%。
2035-2045年:峰值平台期。天然气需求总体保持平稳,但在一些部门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如电力供应及调峰更多让渡于逐渐规模化发展的“新能源+储能”或“煤电+CCS”组合模式,生活用气随人口下降及家庭电气化普及也明显减少。在CNS情景下,期末天然气消费峰值超过60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超过13%。
2045-2060年:缓慢下行期。由于电气化率提升、氢能等新载体成本下行及替代范围扩大、燃气发电需承担的调峰时长缩短等原因,天然气消费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CNS情景下2060年降至48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例接近12%。
《展望》认为,CND较CNS情景天然气消费结构与规模发生较大变化。天然气消费达峰提前至2035年,峰值约5300亿立方米,2060年降至约25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以上。
03. 国内将继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入
为进一步筑牢能源安全底线,中国将继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坚持油气并举、常非并进、陆海结合,挖掘增储上产潜力。石油产量预计在2040年前将保持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则持续快速上产,2040年峰值有望突破3300亿立方米。
常规油气将长期是石油供应的主要来源。同时,中国正加快围绕“深海、深层、非常规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有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预计2040年非常规油、气产量突破3000万吨、1500亿立方米,成为油气增量的重要来源,2060年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比分别达到15%、50%。油气对外依存度高仍是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重要问题,未来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确保能源安全将成为重中之重。
《展望》认为,油气对外依存度将呈现油缓降、气慢升的趋势。
在CNS和CND情景下,受石油需求减少影响,石油对外依存度逐渐下降,从当前的70%以上降至2060年的约53%和35%。
不同情景下,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存在较大差异。在CNS情景下,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因需求增加而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2060年约为55%。在CND情景下,天然气消费需求被大幅替代,对外依存度将持续下降,2060年降至10%左右。
04. 海洋油气持续增长 2045年产量达峰
“油气增产向海要”如今已成为全球共识。《展望》显示,全球海洋石油技术可采资源量在1500亿吨左右;海洋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约为280万亿立方米,约占常规可采量的70%。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步,深水、超深水油气开采成本正在逐年下降,这也让深水、超深水成为全球石油产量的主要增长点。海洋天然气开发程度低于石油,深水和超深水天然气开发程度不足5%,潜力巨大。
《展望》预测——
■ 2025年前全球海洋石油产量仍将保持12-13亿吨,之后占比稳中有升,成为未来40年全球石油储量和产量最重要的接续。
■ 海洋天然气产量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稳步增长,2040年前后达到1.6万亿立方米峰值后逐渐下降,占比仍将持续上升。
中国海洋油气开发近10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4%,增速接近陆上(2.4%)的两倍。2022年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为5973万吨、205亿立方米,分别占国内石油、天然气产量的28%、11%。2020-2022年,海洋石油连续三年产量增量占全国总增量的60%以上。
可见,中国海洋油气已成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展望》预测——
■ 中国海洋石油产量仍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45年前后达到7000-8000万吨,之后缓慢下降;海洋石油产量预计到2060年占比40%以上。
■ 中国海洋天然气产量将持续增长,预计2045年前后产量达到500-700亿方,之后缓慢下降;2060年中国超20%天然气产量来自海洋。
05. 中国海洋能源具多元化发展潜力
中国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海洋油气和海上风电。海洋油气的持续增长,也将引领其他海洋能源的开发进程。
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快速增长,近5年装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9%。2022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超过300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总量的8%,发电量超过800亿千瓦时。
随着技术进步、规模化协同开发、产业链供应链的成熟稳定,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运维管理中深化应用,海上风电的投资成本将持续下降。《展望》预测,2060年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将超过3.5亿千瓦,发电量将超1.1万亿千瓦时,约占国内总发电量7%,成为电力供应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此外,中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以及温差能、潮汐能、盐差能、波浪能、潮流能等海洋能,也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展望》预测,常规估计到2050年天然气水合物产量可达50亿方,2060年达80亿方;2060年中国海洋能发电量可达约200亿千瓦时。